重要事項連結(請點選連結)


悅讀學堂 部落格本站 (請由此連結進入)







3/31/2006

表演藝術大公開

●開始

如果你曾經看過戲,你會發現戲劇的吸引力就像一塊強力磁鐵一樣,把你的眼睛緊緊的吸住,全身的毛孔都隨著劇情而收縮或擴張,心跳和呼吸也跟著節奏起伏;等看完了戲,才大大的吐一口氣,感覺真是棒極了!
沒錯!這就是戲劇的魅力。有很多國家把戲劇當成學校課程之一,每一年總有一次戲劇公演,邀請家長到劇院觀賞學生的演出。為了這個戲劇公演,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要演出的故事,改寫成劇本,學生要各憑本事爭取角色,等分配好角色,大家還要根據劇本中的對白練習說話的口氣、情感的表達、跟別的角色的互動、肢體動作的表達與節奏的掌握,還要設計佈景、道具、服裝、化妝、音樂與音效……,這麼多的內容都在一齣戲中會呈現,這需要大家的合作與練習,才能默契一致,呈現最完美的戲獻給觀眾。戲劇繁複嚴謹的過程,讓學生把平日所學的知識、技能與情意,都應用出來,讓大家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精髓。
戲劇不是容易的事,每一個部分都是嚴謹專業的,連大家最喜歡的表演也是如此。所以,有很多人覺得戲劇不容易做到,索性不接觸為妙,不過這樣反而失去體驗的機會,是非常可惜的事。
其實,從小學開始進入戲劇教育,並不需要那麼高難度的表演與製作,我們可以從很基礎的觀念與練習開始,為學生開啟一扇門。首先,就從閱讀故事開始吧!

●故事與戲劇

故事是戲劇很重要的部分,沒有故事,就不知道讓觀眾看什麼。故事跟戲劇有相同的要素,主要有:
◎主題:故事跟戲劇都有要告訴讀者或觀眾的想法,這就是主題。例如「北風與太陽」是要說明驕傲與謙虛的結果。
◎ 角色:有時是人,有時是動物,有時是把無生命的物品擬人化,變成角色。
◎ 背景: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這是揣摩劇中人物說話、動作、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服裝與文化等的重要依據。
◎ 情節:隨角色的想法與選擇所展開的行動,形成一連串的事件。許多小事件形成一段段的情節。
◎ 衝突:這是戲劇中相當重要的部分,沒有衝突就沒有好戲。衝突的產生,有時來自於人與環境的衝突,有時是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有時是人與自己的衝突。
◎ 高潮:戲劇要創造一次又一次的高潮,帶領觀眾的情緒慢慢堆砌到高點。這種累積的處理,需要靠劇本的設計與導演的處理才能醞釀出來。
◎ 結局:故事和戲劇都有結局,最後的結局有很多遺憾,這種是悲劇;如果是皆大歡喜,就是喜劇。
◎ 氣氛:故事和戲劇都會營造氣氛,讓讀者或觀眾感同身受。作者運用文字營造故事的氣氛,而導演運用音樂、表演、燈光、佈景等營造戲劇的氣氛。
◎ 節奏:好的故事會有行文的節奏,好的戲劇也會有節奏,就像音樂一般。這種節奏感,會造成戲劇的張力,使觀眾感受到戲劇的魅力。

雖然戲劇和故事有很多相同的要素,不過卻不是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變成一齣精采的戲劇,主要還是以「衝突」為主要的考量;有的故事看來很普通,不過有很好的衝突點設計,經過劇作家跟導演的創意,就可以變成一齣精采的戲;有的故事又優美又好看,不過沒什麼衝突性,如果變成戲劇,會讓大家都睡著。
不管怎麼樣,如果要演戲,首先就要先閱讀,閱讀故事、閱讀周圍的人、閱讀音樂、閱讀環境,閱讀後,把可以演出的情節或衝突放在腦海裡,再重新組合,它就會變成一齣絕妙好戲了。真的!不騙你!現在,我們一起來閱讀以下的故事,試試看怎麼變成一齣戲劇吧!

以上節錄自

表演藝術大公開:戲劇教學指導手冊

出版社:天衛

3/30/2006

設計以「故事」為主的教學活動






設計以「故事」為主的教學活動

面對九年一貫的教改趨勢,許多老師需要培養與建立設計教材的能力。其實,從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以及許多品質極佳的文學作品中,教師便可以當成統整教學的內容。只是以往習慣於至是教科書中的教學模式,一下子要轉變成「自編教材」,著實考倒了不少老師。
  我自己從原本遵循教科書的內容,到能自由運用生活素材與文學作品當成教材,其中有許多摸索與調整,不過,也從摸索與調整中發現:傳統教科書與現在的文學作品當作教材,其實一點都不會矛盾,反而各有其特色。只要老師能掌握這些「學習的梯級」,便能帶領孩子循序漸進,逐漸建立良好穩固的語文能力。
  如何建立老師的教材設計能力?我自己運用一些方便有效的策略,逐步構思,並隨時反省思考實際運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設計的活動中,是保有部分空間,讓孩子跟老師一起探索與學習,於是,每一次的設計活動,大部分成功,少部分需要調整。這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也使自己的構思速度越來越快了。

  以下便是我的設計方式:
★腦力激盪:先鎖定一本書,或是一個主題,並開始針對這個部分,盡量寫出從腦海中想到的任何字詞,並寫出來。
★概念構圖:把在腦力激盪過程中所寫的字詞,開始做分類整理,並具體找出同屬性的概念,運用蜘蛛網圖畫好。
★構思能形成實體物的活動:思考教學這些概念可以運用的方式。

例如:
◎角色扮演
◎創意寫作:看圖編故事、改寫故事、改編故事結局、寫一篇與主題書有關的文章等。
◎繪畫活動:海報製作介紹書、設計卡片、畫出印象最深刻的情節、畫心情等。
◎分享活動:說故事、口頭報告等。
◎感官活動:聽錄音帶、看錄影帶、照相機遊戲、想像力引導等。
◎摺疊圖畫書:自製書,作創意寫作。
◎其他
★教學時把握引導的要點
(1) 要使學習的內容能在孩子腦中呈現實體物。
(2) 可藉由圖片、影片、感官回溯、音樂、旁白等幫助學習。
(3) 注意孩子的反應,是否一直持續專心,否則便立刻處理。


舉例:
    『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關於這本書:
  這本書是利用童話故事「三隻小豬」來改編,並且非常有趣的一個故事。作者轉換觀點,由「三隻小豬」中豬的觀點,改成狼的觀點,所有的情節在「三隻小豬」都找得到,只是觀點不同,敘述的方式也會更動。這本書圖文並茂,將改編故事做一次成功的詮釋!

閱讀前:
  老師可以先請小朋友回憶一下「三隻小豬」的故事情節,並試著講一下。然後告訴小朋友:現在老師介紹的故事跟三隻小豬有關,不過這個故事是由狼當主角,請小朋友猜一猜,主角是狼,牠會怎麼看待原來的「三隻小豬」?

閱讀後:
內省智能:想一想這本書
  老師帶領學生閱讀完這本書後,問一問小朋友:這個故事有趣嗎?哪裡感覺有趣?這個故事的野狼和原來「三隻小豬」中的野狼,有什麼不同?你覺得這個故事的野狼可憐嗎?牠說三隻小豬很笨,有沒有道理?你還覺得牠說的話中,哪些讓你覺得很有道理的?想一想,如果最後記者沒有加上一些情節,這個故事會有吸引力嗎?

語文智能:分辨觀點、事實與意見
  老師可以根據這本書,引導小朋友分辨觀點。首先利用學習單的表格,讓學生尋找這本書中哪些敘述是屬於事實,哪些部分是屬於意見,並記錄在表格中;然後再找一本「三隻小豬」的故事書,也找出書中事實與意見的部分,並記錄下來。最後比較一下,所紀錄的部分哪些視野狼的觀點?哪些又是豬的觀點?

數學智能:用符號表示故事發生原因
  老師在黑板上提供幾個數學運算符號,如:+、-、=,請學生把這本「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發生的原因,用文字(或圖畫)加上數學運算符號,來表示這個故事發生的原因。例如像書中所寫:這個故事是「噴嚏」+「糖」=「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老師還可以再找幾本故事書,讓小朋友試試用數學運算符號表示原因。可以找「七隻小羊」、「灰姑娘」、「小紅帽」等故事。經過這樣的嘗試,會發現原來數學和語文可以合在一起表現喔!

自然觀察:瞭解食物鏈
  狼吃豬真的是天經地義的事嗎?老師可以問一問小朋友:狼會吃什麼:找一下自然方面的百科全書,看看書中怎麼說?除了狼,豬吃什麼呢?豬的食物又從哪裡來?然後利用箭號將狼和豬的關係做一個紀錄,變成食物鏈的圖形,把它畫在黑板上。畫在書面紙上張貼也不錯喔!

空間智能:瞭解房子的建材
  這本書中提到三隻小豬蓋的房子不太好,什麼房子叫好呢?豬老大用稻草蓋房子,豬老二用樹枝蓋房子,豬老三用磚塊蓋房子,所以誰的房子最堅固?
  老師可以請小朋友找一找賣房屋的廣告單,看看廣告單上有沒有寫出是用什麼建材蓋房子?大家把找到的資料全部寫在黑板上,看看這些建材,我們了解嗎?
  如果有認識建築師的家長或相關人士,試試請他們到學校,跟小朋友說一說各種建材的性質,並請他順便介紹一下什麼樣的房子最堅固。

肢體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演出「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老師可以利用這個故事,讓小朋友演出。
首先,將這本書的角色寫在黑板上。例如:野狼、豬大哥、豬二哥、豬小弟、警察好幾位、記者好幾個、茅草屋、樹枝屋、磚塊屋。然後,逐項詢問小朋友是否願意擔任這個角色。角色確定之後,請擔任角色的小朋友先去觀察和模仿這個角色該如何表演(比如:打噴嚏的野狼、茅草屋要怎樣演……)
  接下來,由老師擔任念故事的角色。請小朋友仔細聽,聽到他的情節,就要上場表演。注意遇到緊張的情節(比如:打噴嚏)可以利用一些打擊樂器製造音效!
結局也可以改編喔!只要小朋友大方的上台表演,就成功了!

語文智能、人際智能、空間智能:「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遊戲(文學基礎版)
  老師可以利用書中所附的遊戲,讓小朋友玩一玩文學基礎版遊戲。它像大富翁的玩法,有四個人可以參與。
  首先,老師發下空白的名片卡,給每一組兩張(或更多張),請小朋友腦力激盪,寫出一些野狼會遇到的狀況,可以根據書中的情節,更可以自創狀況(例如:走路被大石頭絆倒之類的狀況。)然後再把狀況卡收回,依照狀況難易程度,分別標出1到5的號碼。這是表示移動格子的步數。
  然後把狀況卡洗牌,請每一組各派一位代表來玩。首先以猜拳決定先後順序,順序抽出狀況卡,並大聲唸出上面的句子。然後提出解決的辦法。如果辦法是具體可行,便可依照狀況卡上所標的數目,向前移動。最先到達終點的小朋友便勝利。




 運用故事作為教學的內容,教師要確定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並能從中發展出自己的能力。不過,對於教師最棒的收穫就是:一旦跳脫教科書制式的內容,所有的文字透過完整的故事,孩子彷彿發現文字的真正功能,瞭解文字傳遞的情感、知識與技能,更樂於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發揮自己的創意。從孩子發表的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孩子對於自己能力的肯定,是在於瞭解自己真的「學到了」!並非「考試很棒」!我想:這也是所有老師最想要看到的。

茶緣農場之旅

茶緣農場之旅

在今年2006(95年)寒假中我們為文學寫作班與寒假班的孩子特地安排一個戶外教學活動。為什麼我們會這樣做呢?其實無非是希望在假期當中孩子能夠以更輕鬆愉快的態度來學習。尤其在學堂中很重視孩子在學習上是否有所謂的學習障礙。因此,我們希望他能夠有實體物(缺乏實體物使孩子不知如何將意義與實體物連結在一 起)的概念,藉由實際的接觸與體驗去觸發身體上的五種知覺的感覺。然後回到教室中,由帶領的老師來引導孩子回味出當時的情境與感覺;再讓孩子利用他的文字把當時活動進行時所得到的感受寫下來。

當然囉,對於有些孩子來說這樣的步驟或許稍微有點困難。因此,老師們會依造孩子的能力來設計寫作時的梯級。利用這些「學習的梯級」,帶領孩子循序漸進,自然而然孩子就不會認為寫東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圖一:因為前一天太晚睡了,所以三年級的李滷蛋小朋友一上車就睡著了






圖二:準備好採茶用具,要大展身手了喔




圖三:正在聽帶隊的人員講解要如何採茶葉





圖四:開始採茶葉了






圖五:所採到的一心二葉的茶葉




圖六:將採下的茶葉放在這裡




圖七:利用乾燥機以熱風烘乾揉捻後的茶葉,使其含水量低於百分之四利於儲藏運銷




圖八:筒型整型機




圖九:布球揉捻機





圖十:乾燥完成後的茶葉碾碎後變成茶粉,就可以製作茶包了